浙江国检检测

首页 检测百科

分享:应用稀土氧化物冶金技术改善高强钢焊接性能

2024-12-12 13:23:09 

陆斌1,2,3,陈芙蓉,1,智建国2,3,耿如明4

1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1

2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 014010

3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钢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 包头 014010

4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要

在高强钢中加入5×10-6和23×10-6稀土Ce,研究了Ce对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微观组织、原奥氏体晶粒以及焊接接头断口形貌的影响与机理。钢中含Ce量为5×10-6时,能在镁铝夹杂物外围生成少量CeAlO3夹杂物,但不能完全改性镁铝夹杂物,当Ce添加量达到23×10-6后,Ce能够完全改性MgO-Al2O3尖晶石,生成(CeCa)S+MgO-Al2O3+MnS稀土夹杂物。对含有Ce的高强钢板进行模拟焊接,结果表明,在4组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中加入23×10-6Ce后,比钢中加入5×10-6Ce的钢焊接热影响区的Charpy冲击功有所提高。微观组织分析发现,23×10-6Ce含量的高强钢试样焊接热影响区断口形貌呈现韧窝状,韧性更好;当热输入从25 kJ/cm逐步提高到100 kJ/cm时,含5×10-6Ce的高强钢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75.6%;含23×10-6Ce的高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52.4%,即钢中Ce含量的增加抑制了焊接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对比,说明稀土Ce在高强钢中起到了延迟焊接热影响区上贝氏体组织形成的作用,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稀土夹杂物钉扎于原奥氏体晶界,抑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验证了稀土Ce对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性能改善的机理。本工作表明应用稀土氧化物冶金可以改善稀土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关键词:高强钢;热影响区;氧化物冶金;稀土

焊接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HAZ)是高强钢焊接接头起裂及脆性破坏的多发部位,焊接热输入导致组织发生变化,粗晶区晶粒粗大,韧性下降,成为整个焊接接头的薄弱区[1~3]。氧化物冶金技术从母材的角度入手,控制钢中氧化物的形态,使其尺寸细化并弥散分布,在焊接过程中起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的有益作用[4],对钢铁材料的焊接加工意义深远。

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出通过细小的粒子得到微细组织和超高的HAZ韧性(super high HAZ toughness technology with fine microstructure imparted by fine particles,HUTFF)技术,利用在1400 ℃以上高温仍能稳定存在的碱土金属(Ca、Mg)的氧化物或者硫化物,使这些细小的夹杂物弥散分布在钢中钉扎晶界,抑制焊接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长大[5]。日本钢铁公司开发的大线能量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改善(excellent quality in large heat input welded joints,EWEL)技术,利用氮化物和氧化物共同抑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使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细化[6];结合低C当量,使焊接热影响区的上贝氏体转变为铁素体+贝氏体或者铁素体+珠光体,改善焊接后韧性[7,8]。Yang等[9]利用Mg脱氧剂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开发出利用强脱氧剂改善焊接热影响区韧性(excellent heat-affected zone toughness technology improved by use of strong deoxidizers,ETISD)的技术,在大热输入焊接之后,原奥氏体粒子尺寸细小,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优异。

氧化物冶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Nb、Ti、Mg、Zr等元素,并结合降低C含量的方法,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利用微细夹杂物粒子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的生成,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对于如何提高高强钢的强度和韧性,已有大量研究[10~15]。但对于钢中含Ti和含Ca的氧化物夹杂而言,它们在钢液中容易聚集长大,尺寸多为几个微米甚至更大;还有些高C当量的高强度钢板,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会急剧长大,在冷却过程中焊接热影响区不会生成铁素体组织,易产生大量上贝氏体组织从而恶化焊接性能,因此采取了降低热输入、焊接预热、焊后热处理等办法,但增加了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效率[16~20]

稀土元素在钢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稀土在钢中主要偏聚于晶界,引起晶界结构、性能的变化,并影响其它元素的扩散和新相形核与长大,导致钢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控制钢中稀土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形貌和成分是发挥其氧化物冶金作用的基础[21~25]

本工作通过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开发了一种提高焊接性能的稀土氧化物冶金技术(enhanced welding properties via rare earth oxide metallurgy technology,REOMT),从母材入手提高材料的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改善高C当量高强度钢板的焊接性能,加大热输入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对工业试制的高强钢板经模拟焊接,研究其焊接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关系,证明适量的稀土Ce添加能够改善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1实验方法

采用210 t顶底复吹转炉→210 t钢包炉精炼(ladle furnace,LF)→210 t真空循环脱气精炼(rührstahl heraeus,RH)→300 mm×2200 mm立弯式宽厚板铸机浇铸→3800 mm四辊可逆粗轧机→4100 mm四辊可逆精轧机→层流加速冷却(ACC)→升温至910 ℃保温10~20 min,淬火至150 ℃以下→回火至620 ℃,保温30 min,空冷至室温,制备成厚钢板。选用5×10-6Ce、23×10-6Ce含量的700 MPa级高强钢板,依据Ce含量的不同试样命名为5Ce、23Ce,具体化学成分见表1。首先,利用带有Thermo NS7能谱仪(EDS)的JSM-6701F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不同Ce添加量后的母材典型夹杂物形貌和成分;然后将钢板加工成10.5 mm×10.5 mm×75 mm试样,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模拟高强厚板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焊接热模拟过程为:按Rykalin-2D模型分别模拟焊接热输入为25、50、75和100 kJ/cm,峰值温度为1350 ℃;将上述热模拟试样在WDW-2000万能拉伸试验机上做拉断实验,再从热电偶焊点处横向截开标记截面,至标记面以下10 mm处截下镶嵌,对标记面预磨、抛光,利用Quanta-250 SEM观察夹杂物和断口形貌;之后将抛光试样用4% (质量分数)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用DM4M光学显微镜(OM)观察显微组织;重新打磨抛光并在80 ℃恒温下侵蚀一定时间,使用DM4M OM观察原始奥氏体晶粒,并用Image-Pro Plus软件统计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将模拟热输入的试样与母材加工成10 mm×10 mm×55 mm的“V”型Charpy试样,利用ZBC2752A750J冲击试验机测定各试样常温下冲击功。再将含Ce高强钢试样加工为直径5 mm×3 mm的圆柱状试样,通过VL2000DX-SVF17SP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温度时夹杂物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将含Ce高强钢加工成直径15 mm×90 mm试样,表面打磨干净,试样作阳极,铜片作阴极,通过小样电解收集钢中析出物。将电解提取的析出物过滤、淘洗后利用Quanta-250和带有EDS的JSM-6701F SEM进行夹杂物形貌分析。

表1不同Ce含量高强钢的化学成分 (mass fraction / %)

Table 1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ith different Ce contents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稀土对高强钢夹杂物的影响

表2为不同Ce含量高强钢试样的力学性能。图1和2为不同Ce含量母材夹杂物形貌的SEM像及EDS分析结果。以图1为例,根据面扫描结果可以看出,O、Al、Mg元素在夹杂物中的分布一致,对于铝脱氧钢,当钢液中有少量Mg时,易形成镁铝尖晶石夹杂物[26],因此可认定图1中夹杂物中心处的黑色部分为MgO-Al2O3。MgO-Al2O3外围为(CaMn)S和CeAlO3,因此,稀土Ce含量为5×10-6时,钢中夹杂物为MgO-Al2O3+(CaMn)S+CeAlO3;Ce含量为23×10-6时,钢中的夹杂物类型是(CeCa)S+MgO-Al2O3+MnS。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较低时,不能完全改性MgO-Al2O3夹杂物,只能在MgO-Al2O3外围生成少量CeAlO3夹杂物,当Ce添加量达到一定量后(23×10-6),Ce能够完全改性MgO-Al2O3尖晶石,生成稀土硫化物夹杂物。

图1

图15Ce试样中典型夹杂物MgO-Al2O3+(CaMn)S+CeAlO3的SEM像和EDS分析

Color online

Fig.1SEM image and EDS analyses of typical inclusions MgO-Al2O3+(CaMn)S+CeAlO3in 5Ce steel


表2不同Ce含量高强钢的力学性能

Table 2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ith different Ce contents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图10

图1023Ce试样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形貌的OM像

Fig.10OM images of HAZ original austenite grain in 23Ce steel under heat inputs of 25 kJ/cm (a), 50 kJ/cm (b), 75 kJ/cm (c) and 100 kJ/cm (d)


2.6稀土夹杂物钉扎晶界作用

通过高温共聚焦显微镜在线观察23Ce试样不同温度时夹杂物对晶界的钉扎情况,结果如图11所示。高温下晶界处的蒸发比晶粒内部更为强烈,晶界处的原子通过表面扩散形成热蚀沟,从而逐渐显现出奥氏体晶粒的轮廓,图11中较深和较浅的热蚀沟分别为老的晶界和新晶界。新晶界需要通过原子扩散显露,老的晶界也相应地通过原子扩散而逐渐宽化、填平、最终消失,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热蚀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填平,因而可能出现新、旧奥氏体晶界(热蚀沟)共存的现象[27]。从图11可以看出,当试样从1488.5 ℃保温,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原奥氏体晶界(图中红色虚线标记)逐渐沿箭头方向推移,时间为1030.1 s时,图中箭头标识的2条晶界合并为一条(图11d),并且可以观察到夹杂物钉扎于晶界。继续保温37.7 s后,夹杂物钉扎的原奥氏体晶界脱钉(图11e)。这表明,细小的稀土夹杂物可以有效钉扎于晶界,抑制晶界迁移,阻止晶粒长大。

图11

图1123Ce试样高温共聚焦观察实验结果

Color online

(a) 987.2 s, 1488.5 ℃;(b) 1012.7 s, 1484.0 ℃;(c) 1023.9 s, 1488.5 ℃

;(d) 1030.1 s, 1482.0 ℃;(e) 1067.8 s, 1475.6 ℃;(f) 1202.4 s, 1453.0 ℃

Fig.11High temperature confocal observation results of 23Ce steel (Original grain bounaries (dashed lines) move in the direction of arrows)


不同焊接热输入时23Ce试样在不同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间如表5所示,表中持续时间是指钢样在模拟焊接实验中,处于该温度段的时间。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试样在高温下的持续时间逐渐增大。焊接热输入为100 kJ/cm时,1300 ℃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4.08 s。由图11d和e可以看出,保温37.7 s之后,原奥氏体晶界才会脱钉。因此,稀土夹杂物可以钉扎原奥氏体晶界,抑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

表5不同焊接热输入时23Ce试样在不同温度持续时间 (s)

Table 5Holding time of 23Ce stee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der different heat inputs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7稀土夹杂物形貌

从图12~14可以观察到,将23Ce试样电解后分析,试样中有夹杂物和碳氮化物,夹杂物有Al2O3、MgO-Al2O3尖晶石和稀土夹杂物,Al2O3、MgO-Al2O3尖晶石呈不规则形状;钢中还有(Nb, Ti)(C, N)和Mo、Cr的碳化物,由于钢中C含量及Mo、Cr等合金元素含量较低,因此Mo、Cr的碳化物均为二次碳化物,尺寸较小,约几百纳米。图14显示了背散射模式(图14a)和二次电子模式(图14b)下含稀土夹杂物形貌照片,可以观察到稀土夹杂物主要为球形,其成分与前文SEM分析结果一致。

图12

图1223Ce试样电解后夹杂物SEM像及EDS分析

Color online

(a~c) MgO-Al2O3;(d) Al2O3

Fig.12SEM images and EDS analyses of inclusions in 23Ce steel after electrolysis


图13

图1323Ce试样电解后碳氮化物的SEM像和EDS

(a, b) Ti-carbonitride;(c) Mo-carbonitride;(d) Cr-carbonitride

Fig.13SEM images and EDS of carbonitride in 23Ce steel after electrolysis


图14

图1423Ce试样电解后含稀土夹杂物SEM像及EDS分析

Color online

(a) backscatter mode;(b) secondary electronic mode

Fig.14SEM images and EDS analyses of Ce-contained inclusions in 23Ce steel after electrolysis


3结论

(1) 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逐渐从马氏体、下贝氏体转变为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在Ce含量较低时,热输入为50 kJ/cm时,热影响区就出现了上贝氏体组织,而Ce含量为23×10-6的试样,热输入为75 kJ/cm时热影响区才形成了上贝氏体组织,表明适量稀土延迟了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上贝氏体组织的形成。

(2) 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加,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呈增加趋势。热输入从25 kJ/cm提高到100 kJ/cm,含5×10-6Ce高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75.6%;含23×10-6Ce高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仅增加了52.4%;试样Ce含量越高,其焊接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幅越小,表明稀土能够抑制焊接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3) 添加稀土Ce后,高强钢中的夹杂物类型发生了改变,产生了稀土氧硫化物夹杂。试样中有稀土夹杂物和碳氮化物2类,钢中稀土夹杂物主要为球形,钢中Mo、Cr的碳化物均为尺寸较小的二次碳化物。

(4) 含有弥散稀土氧化物的高强钢母材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更好,原因是试样中的稀土夹杂物可以钉扎原奥氏体晶界,有效抑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



来源--金属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