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对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刚刚过去的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你是否也感觉到了气温有点特别?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大约1.2℃,气温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预期。
要知道,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消失,水资源将变得极度紧张。有研究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地球的整体环境将被完全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这一协议的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之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控制在1.5℃之内。
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
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排放量是美国的近2倍,是欧盟的3倍多。
尽管总量偏高,但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6.8吨,远远低于美国人均1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按行业来看,2018年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为了推动我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正式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减排的时间表。
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概念——碳达峰和碳中和,也就是我们通常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听到的“双碳”目标或“30·60”目标。
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这里的碳排放狭义上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上是指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
过去几十年,我国在节能减排上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外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已于2019年提前实现。
近些年来我国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已经基本遏制了碳排放加速增长的趋势。可以说,我国节能减排的时间表一直在超前推进。
此次“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加大碳减排力度,在2021年全面开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新征程。
一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
碳中和意味着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的开始。从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来看,煤炭、石油等能源的获取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国的兴衰。
未来多数化石燃料将退出历史舞台,哪个国家能够快速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哪个国家就能够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成为领导者。
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碳达峰是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自然过程,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实现,通常有50?70年的过渡期,而留给我国的时间却只有30年。而且,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
经济高速增长时,每一单位GDP的增长都将进一步带来碳的排放。如果我们当下停止发展,全面主攻环保减排,经济势必会大受影响。
能源消费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并存,我们该如何用3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50?70年所走的路程?我国能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速度”?这是一次对我们国家的大考,需要社会各界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努力。
碳中和“公式”描绘行业脱碳之路
通过对各行业碳中和路径以及支撑保障体系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碳中和“公式”。但其实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公式,而是一种数学表达关系,目的是希望通过简单的方式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达到碳中和的“0”排放目标。
对于能源供给侧,清洁能源替代以及清洁能源输送和储存是走向碳中和之路的关键。对于能源需求侧,则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化实现减碳。
其中,生产运营低碳化包括生产原料代替、电气化改造及生产运营技术的改造。但是仅通过行业自身努力仍无法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那么这些碳又该怎么去吸收呢?答案是发展负碳吸收技术,通过负碳技术去吸收剩余的碳。
负碳吸收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碳汇、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
碳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等利用自身的碳循环,将二氧化碳固定起来。当生态系统固定的碳量大于其向大气中排放的碳量时,该系统就成了大气二氧化碳的汇,简称碳汇。我们每天见到的绿树、青草、灌木都是碳汇的一个小小的单元。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捕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再将其投入新的工业生产中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
CCUS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三个环节:捕集(Capture)是指利用碳捕集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经过捕获、压缩后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罐车、输气船舶等方式运输,最后再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岩层进行封存(Storage)。经过处理之后的二氧化碳不但不会危害环境,还可以在地质、化学、生产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再利用(Utilization)。
直接空气碳捕集(DAC),就是指从空气中直接吸收或吸附二氧化碳。其原理是通过吸附剂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完成捕集后的吸附剂通过改变热量、压力或温度来恢复原状并用于再次捕集,而纯二氧化碳则被提取并储存起来。
无论是行业自身减排还是发展负碳技术,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投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如通过绿色金融市场为企业“输血”和新一代低碳节能技术等的融合发展。这时,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将以“指数级”能力加速各行各业的碳中和建设进程。
碳中和意味着一场新时代浪潮的来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愿意不愿意参与,它都将从方方面面影响社会发展和你的生活。与其被动接受碳中和,不如主动拥抱它。
在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面前,实现碳中和绝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未来我们要在碳中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负碳排放、去除二氧化碳的“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