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配额,如何分配 什么是碳配额 碳配额(Carbon Allowance),全称为“碳排放限额”,也叫“碳指标”,是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碳排放配额跟“碳排放权”和“自愿减排量”(CCER)两个概念密切相关。
所谓“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权利。而“碳配额”则是指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定,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时期内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的总量。
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
按照碳市场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在强制性减排市场中,自愿减排是配额的有效补充。为了保证配额市场的需求,每个碳市场通常都会限制减排的使用。例如,中国的大多数碳交易试点项目要求CCER的使用比例限制在10%。
配额分配一般有三种模式:拍卖、免费分配、混合模式。目前中国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主要以免费分配为主。
(1)拍卖:政府通过拍卖的形式让企业有偿地获得配额,政府不需要事前决定每一家企业应该获得的配额量,拍卖的价格和各个企业的配额分配过程由市场自发形成。
(2)免费分配:政府将碳排放总量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免费分配给企业。
(3)混合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碳交易体系都没有采取纯粹的拍卖或纯粹的免费分配,而是采用配额分配到第三种模式即“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既可以随时间逐步提高拍卖的比例,即“渐进混合模式”,也可以针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3.碳配额免费分配方法
企业配额有三种分配方法。
第一种是基准线法,即按照单位产品的某个排放量为标杆,即基准值。用产品产量与基准值相乘得到配额量。如目前的全国市场的发电行业用的就是基准线法,按照供热、供电基准分别乘以供热量、供电量以及一些其他系数得到配额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公平的方法,能够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但前提是工艺等类似,并且同类企业有足够的样本量,能够根据行业平均排放基准再上浮一定比例的方法计算出标杆。未来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会大概率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但化工、造纸等行业就很难取到合适的基准线,因为细分产品实在太多了,有的细分产品企业数量也不足。此外,还有一些极端的失灵的情景。比如钢铁行业中的高炉+电炉生产螺纹钢的工艺路线,由于同时能获得高炉和电炉的配额,会高于高炉+转炉的正常长流程工艺的配额额度,这类企业的配额额度会比较高,但其实这类企业是相对落后的,但却从类似的工序配额发放中获益,没有起到淘汰落后的目的。
第二种是历史强度法,是按照企业历史的单位产品排放水平为基准,作为配额分配的依据。这种分配方法在试点地区的配额分配中广泛运用。主要的优点是基准计算的数据可得容易,但问题是由于是企业自己和自己的历史对比,对于原有排放水平很低的一些企业就不公平,因为技术水平越高、排放水平越低,其改善的难度就越大,在强度要求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反而是一些优质的企业在碳市场上吃亏,造成了逆淘汰的现象。
第三种分配方法是历史排放法,以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为依据进行分配,不管企业的实际产量,一般取过去3-5年的均值,来减少产值波动带来的影响。这种方法是鼓励企业排放的绝对值下降,但如果企业产量上升,将付出的代价极大。此外,还有一种极端情况也会出现。在目前有的试点地区,某些行业用的历史法就是按照前一年实际排放量的98-99%作为配额,这样造成的情况是企业其实并没有动力进行减排,因为前一年多排,意味着下一年的配额多,前一年减排,意味着下一年的配额少,除非企业能年年保持降低,如果是排放波动的话,其实减排相当于没有效益。
碳排放咨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