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足迹、碳核查、碳盘查三者的区别是什么?】随着过去这段时间里一系列碳市场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全国碳市场项目也已经陆续开展。对于参与碳市场的控排企业以及刚接触碳市场的新人,在接触碳盘查、碳核查、碳足迹三个概念时,经常容易混淆,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三者的不同。
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由原料取得、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阶段过程中所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碳核查
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约定的核查准则(ISO14064)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管控单位的温室气体声明进行系统的、独立的评价,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碳盘查
碳盘查是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目的
产品碳足迹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价产品存在于经济社会全过程中的温室效应环境影响,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方式,促使整个产业链减排,进而迎来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盈利。
碳核查由专业的第三方协助完成控排企业的摸底核算工作,以帮助国家掌握碳排放的大数据情况,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为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打好基础。
碳盘查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基于自身生产和发展的考虑,摸清自身的排放水平,进行相应整改,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以达到国家政策要求,甚至在能力建设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碳资产的运作。
组织主体
产品碳足迹的组织主体是企业本身,有碳足迹认证需求的企业会自行安排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碳足迹认证;碳核查是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的碳盘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出具核查报告或声明的过程。也就是说,碳盘查是企业自主的行为,而碳核查是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的审查,对企业来说是被动的行为。
范围
企业进行碳盘查时,需要计算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中要求的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由于这六种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强弱各不相同,习惯上人们以二氧化碳作为参照气体,把不同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折算成同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量,然后进行统计。
碳核查是企业的被动行为,是由政府根据碳减排工作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委派具有资质和公信力的第三方,完成指定时间段的碳核查工作,包括企业组织边界内碳排放源的识别、数据收集、核算、查漏补缺、澄清和报告等一系列核查工作。也就是说主导对象不同,碳盘查的主导对象是企业,企业有权决定如何开展碳盘查的相关工作。但是碳核查的主导对象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也可理解为由主管部门委派的第三方主导碳核查的具体工作,企业只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产品碳足迹,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排放的不同阶段,其核算不用于交易或企业间的排放量比较。常用标准 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有PAS2050和iso14067。
碳核查采用ISO14064系列标准。碳盘查采用ISO14064系列标准。碳盘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委托咨询机构,对其某一时间段内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提出整改意见。
但碳核查是企业的被动行为,是由政府根据碳减排工作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委派具有资质和公信力的第三方,完成指定时间段的碳核查工作,包括企业组织边界内碳排放源的识别、数据收集、核算、查漏补缺、澄清和报告等一系列核查工作。也就是说主导对象不同,碳盘查的主导对象是企业,企业有权决定如何开展碳盘查的相关工作。但是碳核查的主导对象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也可理解为由主管部门委派的第三方主导碳核查的具体工作,企业只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引导绿色低碳行为。碳足迹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的能源意识、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能通过改变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碳足迹的计算涉及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废物回收等上下游环节,从而体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影响全球合作与国际贸易。计算碳足迹、发展碳标签(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标注)作为公众易接受的气候信息披露方式,更好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前,碳标签正从公益性标识向产品全球绿色通行证转变。产品碳足迹是指沿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制造、运输、分销、使用到最终废弃阶段,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即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