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家安全有利,符合国家核心利益。碳减排可以减少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使能源不受限。目前石油资源及其生产、海上运输对于中国来说是影响极大且不可控的因素,随时可能因为某些极端事件导致中断,影响能源的供应,进而危害国家安全。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石油对外依存度破70%,对外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国际方面,美国借助能源独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加强,欧佩克石油市场份额不断被美国挤压,内部凝聚力和整体影响力下降。
如果中国能源结构优化,不再依赖石油等能源,那么相关海域以及掌控全球石油市场的主体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就会极大减小。另外,碳达峰、碳中和将加速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还有其他意义: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及技术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及全球实施碳减排措施将极大利好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等。
破局单边主义的有效方式
中美贸易战,是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当前的情况更能验证“大大”说的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领导结构在变化。对中国来说,通过气候变化合作领域与欧洲及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建立沟通机制,是解决当前某些国家奉行的“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很好的途径,也是打破目前美国及相关方制造的“合围”紧张局势的有效方式之一,毕竟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的空间和可能性不大。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国不断发展,走向世界舞台发挥作用途中必不可少的制度性基础设施,也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中国实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制度、政策依据,极大促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国一如既往地践行国际一系列气候公约,中国碳交易市场最终也将与国际接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来源:碳排放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