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检测欢迎您!

腾讯微博|网站地图

您可能还在搜: 无损检测紧固件检测轴承检测上海综合实验机构

社会关注

分享:B含量对K417G合金凝固过程中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返回列表 来源:国检检测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B含量对K417G合金凝固过程中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2-17 15:41:32【

刘巧沐1黄顺洲1刘芳2杨艳3南宏强3张东3孙文儒,2

1.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成都 610500

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110016

3.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昌 737100

摘要

研究了B含量对K417G合金凝固过程中相析出以及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不仅证实了B显著促进元素偏析以及凝固后期(γ+γ')共晶析出,还发现B对K417G合金凝固早期基体γ相的析出和长大具有明显影响。B降低基体γ相的析出温度,抑制γ相的形核,并阻碍γ相生长。当B含量低于0.036%时,由于B降低γ相形核率,导致K417G合金的晶粒组织随B含量增加明显粗化。当B含量增加至0.060%时,尽管B仍然降低γ相形核率,但由于其阻碍γ相枝晶的早期生长,使熔体内部过冷度升高,局部发生晶粒细化。B对K417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决定于硼化物的晶界析出形态,当B含量低于0.036%时,硼化物以颗粒状在晶界析出并对晶界产生强化作用,合金的900 ℃拉伸性能和900 ℃、315 MPa持久性能随B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B含量达到0.060%时,共晶态硼化物在(γ+γ')前沿析出,导致共晶态硼化物与(γ+γ')的界面显著弱化,拉伸和持久性能显著降低。

关键词: K417G合金 ; B ; 凝固过程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B是高温合金中重要的晶界强化元素[1,2,3],但它同时强烈地促进元素偏析和有害相析出[4,5,6]。B在高温合金中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既可以以原子态在基体中固溶或在界面处偏聚,也可以在晶界处析出硼化物,其作用与其存在形式密切相关。研究[7,8]表明,B在不同高温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B在617B等合金中主要以固溶的形式存在于基体中,所以在这些合金中未见硼化物析出;但在IN738和René80等合金中,却由于B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很低而析出硼化物[8,9,10,11]。最近的研究[12,13,14,15]表明,B不仅可以强化高温合金的晶界,而且可以通过影响基体γ相和沉淀强化相γ'之间的错配度来强化合金基体,提高合金性能。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由于元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B在不同合金中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要达到合理控制B含量的目的,还需要在具体合金中研究B的分布及其作用[16,17,18,19,20,21,22]

K417G合金是在IN100合金成分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先进合金,它克服了IN100合金σ相析出倾向大的缺点,在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中广泛用于制作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23]。K417G合金具有密度低和中温强度高的优点,适用于高推比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研究了B含量对K417G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与B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际应用中合理地控制K417G合金中的B含量提供研究基础。

实验方法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K417G母合金,其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r 8.79,Co 10.1,Mo 3.15,Al 5.39,Ti 4.35,V 0.74,B 0.015,Ni余量。再采用真空感应炉将母合金重熔浇铸成7炉子合金试棒组,试棒总长80 mm;标距段长度30 mm,直径8 mm;两端螺纹段长度各25 mm,直径16.5 mm。重熔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B,7炉子合金中的B分析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7%、0.0059%、0.012%、0.016%、0.025%、0.036%和0.060%。K417G合金技术条件规定的B含量成分范围为:0.012%~0.024%。本工作为了彰显B的作用规律,B含量的加入范围有所扩大。为了消除工艺参数波动产生的影响,保持各子合金的熔炼和浇铸工艺相同,以保证各合金的凝固条件相同。为了分析B含量对K417G合金铸态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影响,在试棒的螺纹端相同部位切取2 mm厚金相试样,以保证各试样在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等条件相同。分析各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元素偏析情况。采用超高温综合热分析仪(DSC)分析B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采用Axio Observer Z1光学显微镜(OM)和JSM-6301F扫描电镜(SEM)观察析出相形貌。按GB/T2039-1997加工标准的拉伸和持久试样,测试900 ℃拉伸和900 ℃、315 MPa持久性能。采用SEM观察拉伸和持久试样的断口。将断裂试样沿轴向剖开,观察断口附近的组织,分析拉伸和持久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展情况。

实验结果

2.1 B对铸态组织的影响

图1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铸态组织的OM像。可以看出,随B含量提高,铸态枝晶组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B含量不高于0.0059%时,晶粒尺寸比较细小(图1a和b)。当B含量达到0.012%以后,晶粒尺寸明显粗化(图1c)。B含量继续升高,晶粒度呈粗细不均的变化趋势(图1d)。

图1

图1   不同B含量K417G合金铸态组织的OM像

Fig.1   OM images of the as cast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0.0059%B (b), 0.012%B (c) and 0.060%B (d)


图2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中(γ+γ')共晶相形貌的OM像。可以看出,随B含量升高,(γ+γ')共晶尺寸明显增大,析出数量显著增多。图3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析出(γ+γ')共晶面积分数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B含量增加,(γ+γ')共晶析出量迅速增加,二者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图2

图2   不同B含量K417G合金(γ+γ')共晶析出相形貌的OM像

Fig.2   OM images of the eutectic (γ+γ') precipitates in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0.025%B (b) and 0.060%B (c)


图3

图3   K417G合金中B含量与(γ+γ')共晶析出量之间的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B content and area fraction of eutectic (γ+γ')


图4为不同B含量合金中硼化物的析出情况。可见,当B含量不超过0.036%时,硼化物在晶界和共晶前沿呈颗粒状或棒状析出,析出量随B含量的升高而增多。B含量为0.0017%时,合金的晶界析出相十分稀少(图4a),B含量为0.036%的合金,晶界和共晶(γ+γ′)前沿硼化物析出明显增多(图4b和c)。当B含量达到0.060%以后,硼化物在晶界以细小的短棒状连续析出(图4d),在(γ+γ′)共晶前沿的析出呈共晶态(图4e)。

图4

图4   B含量对硼化物在K417G合金晶界及(γ+γ')共晶前沿析出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B conten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borides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a~d) and in front of the eutectic (γ+γ') (e) in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0.036%B (b, c) and 0.060%B (d, e)


图5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的DSC曲线。图5a为含0.0017%B合金的差热分析降温曲线,按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各放热峰对应的相变分别为基体γ相凝固(1337 ℃)、碳化物析出(1313 ℃)、共晶(γ+γ′)相析出(1305 ℃)、γ′相从固态γ基体中二次析出(1194 ℃)。如图5b所示,B含量升高到0.036%时,基体γ相、碳化物和共晶(γ+γ')相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332、1304和1294 ℃,分别降低了5、9和11 ℃。但γ'相的二次析出温度保持不变,仍为1194 ℃。比较图5a和b可以看到,与B含量为0.0017%的合金相比,B含量为0.036%合金在1241 ℃多了一个析出峰。由图4可以看出,硼化物总是在晶界或共晶前沿析出,说明其析出温度低于共晶(γ+γ')相。因此可以确定,1241 ℃处为硼化物析出峰。

图5

图5   不同B含量K417G合金的DSC曲线

Fig.5   DSC curves of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and 0.036%B (b)


尽管B降低K417G合金中各种一次相的析出温度并导致硼化物的一次析出,但对γ'相的二次析出温度没有影响。这说明K417G合金中B的加入量对B在基体中的固溶浓度影响较小。如图4所示,随B含量增加,在晶界或共晶前沿析出的硼化物数量增多,说明B在凝固过程中主要向剩余液体中偏聚,即B在K417G合金中主要以硼化物的形态存在。

2.2 B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2.1 对900 ℃拉伸性能的影响

图6为B含量对K417G合金900 ℃拉伸性能的影响。如图6a所示,当B含量低于0.036%时,添加B对合金的900 ℃拉伸断裂强度影响不大;当B含量增加至0.06%时,断裂强度略有降低。当B含量低于0.012%时,对合金的900 ℃拉伸屈服强度影响不大;当B含量超过0.012%后,屈服强度随B含量的增加稍有升高。如图6b所示,当B含量低于0.036%时,拉伸塑性随B含量的增加快速升高。当B含量超过0.036%以后,拉伸塑性又随B含量的增加快速下降。

图6

图6   B含量对K417G合金900 ℃拉伸性能的影响

Fig.6   Effects of B content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K417G alloy at 900 ℃

(a) strength (b) plasticity


不同B含量K417G合金900 ℃拉伸试样的宏观断口及其纵截面形貌的SEM像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B含量为0.0017%和0.060%的K417G合金的拉伸断口均呈明显的波浪状花样(图7a和e),而其它B含量合金的拉伸断口则没有这种花样,起伏较小(图7c)。从图7b、d和f可以看出,当B含量低于0.036%时,拉伸断口均呈明显的沿晶开裂特征(图7b和d),但含0.0017%B合金的二次裂纹较多(图7b)。B含量达到0.060%时,裂纹倾向于沿共晶前沿萌生和扩展(图7f)。

图7

图7   K417G合金900 ℃拉伸试样宏观断口及其纵截面形貌的SEM像

Fig.7   SEM images showing the macrostructures at fracture surfaces (a, c, 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b, d, f) of tensile fractographs at 900 ℃ in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b), 0.036%B (c, d) and 0.060%B (e, f)


2.2.2 对900 ℃、315 MPa持久性能的影响

8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的900 ℃、315 MPa持久性能。可以看出,当B含量由0.0017%增加至0.0059%时,持久寿命和塑性急剧提高。当B含量在0.0059%至0.036%范围内时,持久寿命随B含量增加趋势稍有变缓,持久塑性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B含量超过0.036%后,持久寿命和塑性迅速降低。

图8

图8   不同B含量K417G合金900 ℃、315 MPa持久性能

Fig.8   Stress rupture properties at 900 ℃ and 315 MPa of K417G alloy with different B contents


9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的持久断口宏观形貌和显微形貌的SEM像。从图9a、c和e可以看出,当B含量小于等于0.0017%时,持久断口呈波纹状花样(图9a);当B含量处于0.016%至0.036%之间时,波纹状花样仅在局部存在(图9c);当B含量为0.060%时,波纹状特征又有所增强(图9e)。由图9b、d和f可以看出,当B含量为0.0017%时,晶界裂纹连续扩展(图9b);当B含量为0.036%时,持久裂纹沿晶界断续扩展(图9d);当B含量为0.060%时,持久裂纹主要在(γ+γ?)共晶前沿萌生和扩展(图9f)。

图9

图9   K417G合金900 ℃、315 MPa持久试样宏观断口及纵截面形貌的SEM像

Fig.9   SEM images showing the macrostructures at facture surfaces (a, c, 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b, d, f) of the samples tensiled to rupture at 900 ℃ and 315 MPa in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b), 0.036%B (c, d) and 0.060%B (e, f)


分析讨论

3.1 B含量对凝固偏析和铸态组织的影响机制

研究[4,5]表明,B具有比较强烈的偏析倾向,凝固过程中倾向于向剩余液体中偏聚,阻碍合金的凝固。随着凝固的进行,剩余液体越来越少,B在剩余液体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对凝固过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工作进一步证实B对凝固后期(γ+γ')共晶析出温度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其对凝固初期γ相析出温度的影响(图5),并且强烈地促进(γ+γ')共晶的析出(图3和4)。因此,过去一直将研究的重点放在B对终凝温度或凝固后期的影响,对凝固前期的影响则有所忽略[23]。但是,如图1所示,随B含量提高,K417G合金的晶粒呈现先粗化然后细化的变化过程。晶粒组织决定于基体γ相的形核和长大,所以图1说明B对合金凝固的早期,即在基体γ相形核阶段就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图5所示,B含量由0.0017%增加至0.036%,K417G合金基体γ相的析出温度由1337 ℃降低为1332 ℃,说明B具有抑制基体γ相形核的作用。图1也表明,B含量增加至0.036%时,合金的晶粒明显粗化,与B降低基体γ相形核的作用相吻合。但是,当B含量升高至0.060%后,合金的晶粒变得粗细不均,局部明显细化(图1d),这似乎又否定了B降低γ相形核率的结论。高温熔体注入铸模后,首先在模壁上形核并在热流的引导下向铸模心部生长。从试样外缘处的晶粒组织看,晶粒数量是随B含量增加而减少的。如图1d所示,含0.060%B合金左下角的晶粒宽度很大,但向内部生长的深度很浅,而其它低B含量合金的晶粒几乎生长到中心部位。这说明,B含量进一步增加后,其抑制基体γ相形核的作用仍然有效,但同时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也变得更强。由于B阻碍基体γ相的生长,其放出的凝固潜热减少,试样内部的液体可以获得较高的过冷度。同时由于基体的生长速率较慢,试样内部的液体中B的偏聚并不严重。因此,γ相得以在高B含量试样内部形核,局部晶粒又有细化的趋势(图1d)。

3.2 B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试样拉伸过程中,当拉应力升高到一定水平后,位错开动并导致塑性变形,此时应力达到了屈服强度。当晶界析出物较多的时候,位错开动的阻力增大,合金的屈服强度随之增大。如图4所示,随B含量增加,晶界硼化物析出显著增多,对位错开动的阻力增大,所以K417G合金的屈服强度随B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图6a)。

图7b所示,B含量为0.0017%的K417G合金拉伸断裂试样不仅呈典型的沿晶断裂特征,并且二次裂纹相对较多,说明晶界裂纹容易萌生和扩展。该合金的断口呈明显的波纹状特征(图7a),这应该是沿晶断裂暴露出的枝晶表面。B含量增加至0.036%时,虽然试样仍呈沿晶断裂特征(图7d),但断口上的波纹状特征有所减弱,说明晶粒在断裂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即晶界强度有所增强。如图6b所示,B含量由0.0017%增加至0.036%时,合金的拉伸塑性显著升高,证实了以上分析。B含量增加至0.060%时,断口上的波纹状特征又明显增强(图7f),说明晶界裂纹又变得容易萌生和扩展。此时拉伸塑性也显著降低(图6b),说明晶界强度有所降低,晶粒变形程度有所减小。

10为不同B含量K417G合金拉伸断口高倍形貌及断口纵截面形貌的SEM像。图10表明,以上断裂特征源于硼化物在晶界析出的变化。与B含量为0.0017%合金相比(图10a),B含量为0.036%合金的断口表面呈现较多类似解理的小平面(图10b),这应该是硼化物碎裂或沿其表面开裂留下的痕迹(图10c),这同时也说明硼化物可以阻碍裂纹的扩展。如图4所示,随B含量增加,晶界硼化物析出增多,因此可以有效地阻碍裂纹沿晶界的扩展。但是,当B含量达到0.060%时,晶界上暴露出较多光滑的平面,间或出现“蚁卵”状组织(图10d)。如图7f所示,含0.060%B的K417G合金的裂纹倾向于在(γ+γ')共晶前沿萌生和扩展。如图4e所示,该合金的共晶前沿有共晶态硼化物析出。因此可以推测,共晶态硼化物与共晶前沿所形成的界面结合强度较低,拉伸过程中容易开裂,“蚁卵”状组织从形态上看应该是共晶前沿析出的共晶态硼化物。含0.060%B合金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塑性均较低(图6),也说明共晶态硼化物和(γ+γ')共晶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较低。

图10

图10   K417G合金拉伸断口显微组织及纵截面形貌的SEM像

Fig.10   SEM images show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t fracture surfaces (a, b, d)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c) of the samples tensiled to rupture at 900 ℃ in K417G alloy with 0.0017%B (a), 0.036%B (b, c) and 0.060%B (d)


图6a所示,尽管B含量低于0.036%时可以显著提高K417G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但对拉伸断裂强度却没有明显影响。如图7所示,所有合金的拉伸试样均呈沿晶断裂方式。K417G合金900 ℃拉伸过程中,裂纹很可能是在缺乏硼化物强化的薄弱晶界处首先萌生,因此低B含量合金拉伸断口附近的二次裂纹最多。B含量增加之后,虽然硼化物析出增多,但仍然存在缺乏硼化物析出的晶界,裂纹仍可在这些缺乏硼化物析出的晶界处萌生。因此,K417G合金的断裂强度主要取决于晶界本征强度,B含量的影响较小。但是,当B含量达到0.060%以后,可能是由于共晶态硼化物与(γ+γ')共晶之间界面的结合强度低于晶界强度,所以K417G合金的断裂强度明显降低。

持久寿命对于晶界强度更加敏感。当B含量低于0.036%时,由于随B含量的增加硼化物析出增多,对晶界的强化作用增强,所以K417G合金的持久寿命随B含量增加显著延长。由于晶界强度的增强,持久过程中晶内的蠕变量必然增大,所以B含量提高对持久塑性也有有益影响。当B含量达到0.060%以后,由于共晶态硼化物显著降低界面强度,所以持久寿命和塑性迅速降低。

综上所述,当硼化物以独立的颗粒状析出时,对晶界具有较强的强化作用,因此可以提高K417G合金的拉伸和持久性能;当共晶态硼化物析出时,则显著地弱化晶界并降低拉伸和持久性能。实际生产过程中,B含量和凝固速率二者共同决定其对凝固偏析的影响,根据本工作的结果,以不析出共晶态硼化物为宜。对于截面尺寸较小或冷却速率较快的铸件,K417G合金的B含量可以向成分上限控制,以析出更多的颗粒状硼化物强化晶界,提高合金的拉伸和持久性能。对于尺寸较大或凝固速率较低的铸件,K417G合金的B含量可以向成分中线或下限控制,以避免共晶态硼化物析出,恶化合金性能。

综上所述,本工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B含量和凝固过程来控制硼化物的析出形态,充分发挥B的有益作用,避免其有害作用。

结论

(1) B降低基体γ相的析出温度和形核率并导致K417G合金铸态组织粗化;B含量过高(≥0.060%)时,显著阻碍γ相枝晶的早期生长,导致熔体内部由于过冷度升高而形核,局部晶粒组织细化。

(2) 当B含量低于0.036%时,硼化物以颗粒状在晶界析出并对晶界产生强化作用,K417G合金的900 ℃拉伸性能和900 ℃、315 MPa持久性能随B含量的升高而显著提高。当B含量达到0.060%时,共晶态硼化物在(γ+γ')前沿析出,导致共晶硼化物与(γ+γ')的界面显著弱化,拉伸和持久性能显著降低


来源--金属学报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合金检测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方检测机构
    【责任编辑】:国检检测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