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百科]分享:V150高强度钻杆刺穿的原因2022年09月14日 14:15
- 摘 要:V150高强度钻杆在某直井服役过程中于其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出现刺穿现象,采用宏 观形貌观察、磁粉探伤、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钻杆进 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钻杆刺穿的原因为腐蚀疲劳。钻井液存在溶解氧和一定含量 Cl- ,且 pH 较低,钻杆加厚过渡带区域因应力集中而产生严重氧腐蚀,并形成周向分布的密集点蚀坑;服 役时钻杆跳钻严重,周期性的振动导致钻杆加厚过渡带消失处点蚀坑底部的较大应力集中效应产 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得钻杆发生共振现象,从而加剧了点蚀坑底部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并最终 导致钻杆刺穿。
- 阅读(25)
- [检测百科]分享:力学-电化学交互作用下E690钢的腐蚀疲劳 裂纹扩展速率理论模型2022年09月14日 13:57
- 基于腐蚀疲劳中力学-电化学交互作用过程的能量转换,利用能量守恒、电化学热力学 及腐蚀电化学原理,研究在腐蚀疲劳体系中动能、势能以及阳极溶解电化学能的变化,建立 E690 高强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理论模型,并通过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准确 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5% NaCl溶液会加速 E690高强钢疲劳裂纹初期的扩展,降低疲劳寿 命,应力比的提高会明显加速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同时降低裂纹扩展门槛值;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疲 劳裂纹扩展速率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 E690高强 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阅读(13)
- [检测百科]分享: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压缩本构方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2022年09月14日 13:47
- 利用 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50~1150 ℃、应 变速率0.05~1s-1 条件下的热压缩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 Arrhenius模型构建其在 高温下的本构方程,并建立热加工图;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动态再结晶模型,采用 Deform 软件对该 钢的再结晶行为进行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或变形温度的降低, 不锈钢的流变应力增大;在变形温度1080~1120℃、应变速率0.05~0.2s-1 和变形温度1120~ 1150 ℃、应变速率0.5~1s-1 下,该钢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模拟得到在变形温度1000 ℃、应 变速率0.05s-1 和变形温度1100 ℃、应变速率0.05s-1 下,试样心部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和尺寸 与试验结果间的相对误差小于7.62%,验证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准确性。
- 阅读(77)
- [检测百科]分享:热压烧结工艺以及碳纤维含量对C/SiC复合材料 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3日 15:14
- 以SiC粉、碳纤维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 C/SiC复合材料,结合正交试验和 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烧结压力、烧结温度和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密度与抗弯强度的影响。结 果表明:碳纤维含量对 C/Si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的影响最大,烧结温度次之,烧结压力最小;烧结 温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最大,碳纤维含量次之,烧结压力最小;当烧结压力为25 MPa、碳纤维体积 分数为30%、烧结温度为2100 ℃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体积密度为2.30g·cm-3,抗弯 强度为80.50MPa。烧结工艺与碳纤维含量的变化通过影响SiC的烧结程度及碳纤维与SiC基体 的界面结合强度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 阅读(64)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扩散焊工艺下以钽+铜为复合中间层的 钛合金 不锈钢接头性能2022年09月13日 14:58
- 分别在常规工艺(20 ℃·s-1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1200s,压力6.7 MPa,空冷)和 阶梯工艺(20 ℃·s-1速率升温至1050 ℃,停留2s后以10 ℃·s-1速率降温至950 ℃,此阶段压力 2.8MPa,然后在6.7MPa压力下保温1200s,空冷)下,以加钽+铜为复合中间层对 TC4钛合金 与15-5PH 不锈钢进行真空扩散焊,研究了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中间层可阻碍钛合 金与不锈钢间元素互扩散;阶梯工艺下接头的抗拉强度为550 MPa,高于常规工艺(390 MPa),这 与柯肯达尔扩散空洞小且浅、焊后复合中间层厚度较小以及铜/钽界面连接质量较高有关。
- 阅读(52)
- [检测百科]分享:应变幅对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3日 14:51
- 摘 要:对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不同应变幅(0.7%~1.2%)下进行760 ℃高温低周疲 劳试验,探讨了应变幅对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其疲劳塑性变形特点和疲劳断裂机制。 结果表明: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缩短,循环软化程度显著降低;当应变幅为 0.7%,0.8%时,位错在与应力轴垂直的基体通道中的平面滑移及位错滑移带的形成是疲劳变形的 主要方式,疲劳裂纹起源于合金内部缩孔处,断口形貌的主要特征是疲劳解理台阶和撕裂棱,断裂 机制为解理断裂;当应变幅为1.0%,1.2%时,位错剪切γ'相粒子及层错的出现是合金变形的主要 特征,裂纹起源于合金表面应力集中的滑移带或显微疏松位置,裂纹在{111}滑移面上沿<110>方向 扩展,断口形貌的主要特征是锯齿台阶和河流花样,断裂机制为解理断裂。
- 阅读(9)
- [检测百科]分享:脉冲电流对 GH4169合金高温压缩变形及 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2022年09月09日 14:41
- 摘 要:通过950 ℃高温压缩试验模拟实际 GH4169合金锻造加工过程,研究施加不同密度 (0~4.5kA·mm-2)脉冲电流条件下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并对脉冲电流的影 响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作用下,压缩时合金更易屈服变形,压缩变形抗力降低,且 随着脉冲电流密度增大,压缩变形抗力降低程度更大,这与脉冲电流产生的电子风力促进位错运动 有直接关系;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合金发生一次再结晶后发生二次再结晶,这是因为脉冲电 流可促进原子扩散,导致亚晶界迁移难度降低,从而对动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
- 阅读(22)
- [检测百科]分享: Sm0 5Nd0 5 3Ce7Ta2O23 5 和 Yb0 5Dy0 5 3Ce7Ta2O23 5 氧化物的热物理性能2022年09月09日 14:29
- 摘 要:以高纯度Sm2O3、NdO3、Dy2O3、Yb2O3、CeO2 和 Ta2O5 为原材料,采用多步高温固相 烧结法制备了(Sm0.5Nd0.5)3Ce7Ta2O23.5 和(Yb0.5Dy0.5)3Ce7Ta2O23.5 氧化物,研究了其晶体结构、 微观形貌、热物理性能等。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物均具有单一的萤石结构,其结构致密,晶界清 晰,元素 种 类 和 原 子 比 与 化 学 式 基 本 一 致;这 2 种 氧 化 物 的 热 导 率 明 显 低 于 7YSZ,且 (Yb0.5Dy0.5)3Ce7Ta2O23.5 的热导率低于(Sm0.5Nd0.5)3Ce7Ta2O23.5 的;(Yb0.5Dy0.5)3Ce7Ta2O23.5 在 900 ℃以上高温热膨胀系数略高于(Sm0.5Nd0.5)3Ce7Ta2O23.5,二者在1200℃时的热膨胀系数分别 是12.2×10-6,12.5×10-6 K-1,均大于7YSZ的9×10-6 K-1;2种氧化物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 均满足热障涂层的要求。
- 阅读(18)
- [检测百科]分享:放电等离子烧结TiCN/W-Cu复合材料的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2022年09月09日 14:18
- 摘 要:以铜粉、TiCN 粉以及由化学镀法制备的铜包覆钨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 结技术制备 TiCN/W-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 明:复合材料组 织 致 密,细 小 的 TiCN 颗 粒 弥 散 分 布 在 钨 和 铜 相 界 处;复 合 材 料 的 相 对 密 度 为 97.9%,硬度为282.7HV,分别比 W-Cu合金提高了0.6%和22.2%,常温与高温下的磨损率均低 于 W-Cu合金,25 ℃下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疲劳磨损、 黏着磨损与氧化磨损。
- 阅读(0)
- [检测百科]分享: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Ti-6Al-4V合金 不同沉积高度上的组织与性能2022年09月08日 14:07
- 摘 要: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制备了厚度10mm 的 Ti-6A1-4V 合金板,研究了沿沉积方 向合金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组织以α集束和α片层交织的网 篮组织为主,底部由于经历多次热循环作用,α片层较顶部的略粗大,初生β晶的宽度随沉积高度 增加而略有增大;合金底部、中部和顶部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不大;不同 沉积高度处的拉伸试样均表现为韧性断裂,断口处存在孔洞和未熔化的球形粉末;合金顶部的平均 硬度(约315HV)略高于底部(约295HV),拉伸后由于应变硬化效应硬度略有提高。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TiAl合金熔炼用La2O3 掺杂 Y2O3 陶瓷 坩埚材料的制备与性能2022年09月08日 13:54
- 摘 要:通过固相掺杂和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0~15%)La2O3 的 Y2O3 陶 瓷,研究了陶瓷的微观结构、抗弯强度,并用该陶瓷进行 TiAl合金熔炼试验,分析了界面微观结 构、界面反应类型以 及 合 金 熔 体 的 氧 含 量。结 果 表 明:随 着 La2O3 掺 杂 量 的 增 加,La2O3 掺 杂 Y2O3 陶瓷的开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大,抗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 La2O3 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 陶瓷的开气孔率最小,抗弯强度最高,分别为0.45%,104MPa;用质量分数10% La2O3 掺杂 Y2O3 陶瓷熔炼 TiAl合金后,二者界面出现了平均厚度为2.10μm 的过渡层,过渡层的物相为 YLaO3, 陶瓷与合金间发生物理溶蚀反应,合金熔体的氧质量分数为2400mg·kg-1,仅为未掺杂 La2O3 陶 瓷的70%左右。
- 阅读(12)
- [检测百科]分享:P92钢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初始循环特性2022年09月08日 13:30
- 在不同温度(500~675℃)和不同应变速率(5×10-6~1×10-4s-1)下对P92钢进行了 单周期应变控制蠕变疲劳试验,研究了该钢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初始循环特性,并建立相应 的本构方程对其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在保载阶段 P92钢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现象,当 温度为500~650 ℃时,应力下降率相差较小,而当温度为675 ℃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力下 降率增大;除675 ℃,1×10-5s-1 条件外,用由幂函数推导出的应力松弛模型模拟得到真应力和应 力松弛值随保载时间的变化曲线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4.28%。在加载和卸载阶段, 在应变速率一定条件下,当温度不高于550 ℃时,温度对应力变化率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当温度高 于550 ℃时,温度的影响较大,当试验温度相同时,应变速率的影响不大;用 Ramberg-Ostgood模 型模拟得到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真应力-时间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0.37%。
- 阅读(12)
- [检测百科]分享:送粉速率对等离子喷涂 Mo2NiB2 基金属陶瓷涂层 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07日 16:12
-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 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 Mo2NiB2 基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送 粉速率(40~80g·min-1)对 Mo2NiB2 涂层硬度、结合强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送 粉速率下 Mo2NiB2 涂层主要由 Mo2NiB2 陶瓷相、MoNi4 合金相和 MoB2 硬质相组成,在送粉速率 为60g·min-1时涂层质量最佳;随着送粉速率的增大,Mo2NiB2 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先提高后 下降,且均在送粉速率为60g·min-1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107HV,29.23 MPa;Mo2NiB2 涂层的 耐腐蚀性能随送粉速率的增大而增强,在送粉速率为80g·min-1时达到最佳
- 阅读(13)
- [检测百科]分享:添加TiO2 对Si3N4 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07日 15:49
- 摘 要:通过气压烧结制备添加质量分数5% TiO2 的Si3N4 陶瓷并制成刀具,研究了 TiO2 对 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影响,并与未添加 TiO2 烧结 Si3N4 陶瓷作对比。结果表明: 添加 TiO2 烧结Si3N4 陶瓷主要由长棒状与等轴状的β-Si3N4 晶粒组成,并伴有均匀分布的 TiN 相,与未添加 TiO2 烧结Si3N4 陶瓷相比,晶粒得到细化,硬度上升而断裂韧度略有下降;在连续切 削灰铸铁过程中,添加 TiO2 的Si3N4 陶瓷刀具具有更长的切削寿命(有效切削长度为2410m), 并且保持了刃口的完整性,切削后黏着磨损碎片较小。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旋转速度对6061-T6铝合金高速搅拌摩擦焊接头 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07日 15:41
- 摘 要:在高焊接速度(3000mm·min-1)下分别对3mm 和4mm 厚6061-T6铝合 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研究了高旋转速度(4000~6000r·min-1)对接头组织与拉伸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速度越小越容易产生孔洞缺陷,旋转速度越大越容易出现 过热氧化现象,增大旋转速度有利于接头区域再结晶形成致密组织,4mm 厚铝合金板 焊接接头的焊接缺陷较3mm 厚铝合金板焊接接头严重;3mm 厚铝合金板在5000r· min-1旋转速度下的焊接接头质量最好,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 265.82MPa,4.58%;4mm 厚铝合金板在6000r·min-1旋转速度下的焊接接头质量最 好,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212.14 MPa,4.03%。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不同失稳理论的 DP780双相钢成形极限预测2022年09月05日 14:41
- 摘 要:采用板材综合成形试验机对 DP780双相钢进行极限应变试验,分别基于 C-H 失稳理 论和 M-K 凹槽失稳理论搭载 Yld2000屈服准则和幂指数硬化模型对 DP780双相钢成形极限曲线 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 M-K 凹槽失稳理论和 C-H 失稳理论获得的成 形极限曲线对成形极限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7.97%和95.82%;初始厚度不均匀度越大,钢板表面 越光滑,越有利于成形;当初始厚度不均匀度为0.992时,M-K 凹槽失稳理论对 DP780双相钢成形 极限的预测精度最高,相对误差为0.66%,在实际冲压生产中,当初始厚度不均匀度取0.992时,该 理论模型可作为获取 DP780双相钢成形极限曲线的一种可靠方法。
- 阅读(34)
- [检测百科]分享:喷丸强化;工艺参数;仿真分析;5G;高速相机2022年09月05日 14:24
-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 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 Mo2NiB2 基金属陶瓷涂层,研究了送 粉速率(40~80g·min -1)对 Mo2NiB2 涂层硬度、结合强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送 粉速率下 Mo2NiB2 涂层主要由 Mo2NiB2 陶瓷相、MoNi4 合金相和 MoB2 硬质相组成,在送粉速率 为60g·min -1时涂层质量最佳;随着送粉速率的增大,Mo2NiB2 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先提高后 下降,且均在送粉速率为60g·min -1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107HV,29.23 MPa;Mo2NiB2 涂层的 耐腐蚀性能随送粉速率的增大而增强,在送粉速率为80g·min -1时达到最佳。
- 阅读(9)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5G通信与高速拍照技术的喷丸强化仿真试验验证2022年09月05日 14:16
- 基于 Eulerian-Eulerian气固两相流模型,采用 Fluent-EDEM 耦合计算的方式,对喷丸 过程中弹丸瞬时速度和速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通过高速相机对弹丸空间位置进行记录,采用5G 通信技术将喷丸设备的实时数据和高速相机的图像传输到云平台,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弹丸速 度,从而实现喷丸强化仿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下弹丸速度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值 之间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2.1%,模型的仿真预测精度较高;弹丸喷出后的速度随距喷口距离增大 而先升后降,弹丸速度的空间分布呈抛物线趋势;开发的喷丸强度分析软件预测精度可达95%。
- 阅读(16)
- [根栏目]分享:大厚度TC4钛合金铸件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 最优工艺确定及其接头力学性能2022年09月02日 14:29
- 选用连续施焊、焊层冷至室温后再焊接下一层、焊道冷至室温后再焊接下一道3种层间 温度控制方案和730,600 ℃ 2种焊后退火温度,通过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确定了大厚 度 TC4钛合金铸造板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GTAW)的最优工艺,并研究了最优工艺下焊接接头 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层冷至室温后再焊接下一层得到的焊接接头焊缝组织最为细小,疲劳寿 命最高,在730 ℃下退火后的焊接接头拉伸性能更好,故确定为最优工艺;最优工艺下,GTAW 接 头的焊缝硬度略高于母材,属于高匹配接头,在拉伸和疲劳过程中接头均在母材处发生断裂,但焊 缝的抗疲劳开裂能力低于母材。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α-Sialon陶瓷;MoSi2;力学性能;切削性能2022年09月02日 13:53
- 摘 要:在高焊接速度(3000mm·min-1)下分别对3mm 和4mm 厚6061-T6铝合 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研究了高旋转速度(4000~6000r·min-1)对接头组织与拉伸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速度越小越容易产生孔洞缺陷,旋转速度越大越容易出现 过热氧化现象,增大旋转速度有利于接头区域再结晶形成致密组织,4mm 厚铝合金板 焊接接头的焊接缺陷较3mm 厚铝合金板焊接接头严重;3mm 厚铝合金板在5000r· min-1旋转速度下的焊接接头质量最好,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 265.82MPa,4.58%;4mm 厚铝合金板在6000r·min-1旋转速度下的焊接接头质量最 好,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212.14 MPa,4.03%。
-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