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百科]分享:金属有机骨架衍生 NiCo2O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及其超级电容性能2022年09月21日 13:35
- 采用溶剂热法,按照镍和钴金属盐与氧化石墨稀(GO)质量比分别为1∶0.05,1∶0.07, 1∶0.09的配比制备镍钴金属有机骨架(Ni-Co-MOF)/GO 前驱体,并将其超声喷涂在加热的泡沫镍 基底上制备 NiCo2O4/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 学性能。结果表明:NiCo2O4/rGO 复合材料由褶皱石墨烯及其表面均匀分布的 NiCo2O4 纳米颗 粒构成;在2A·g-1电流密度下,盐与 GO 质量比为1∶0.07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991F·g-1, 在20A·g-1 电 流 密 度 下 充 放 电 30000 次 后,初 始 电 容 保 持 率 仍 高 达 126%。 组 装 而 成 的 NiCo2O4/rGO∥AC 非 对 称 超 级 电 容 器 的 能 量 密 度 可 达 到 41 W·h·kg-1,对 应 的 功 率 密 度 为 1604 W·kg-1,在20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5000次充电/放电循环后仍可实现100%以上的 电容保持率,表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的制备及其传热特性2022年09月20日 15:33
- 根据热管各部分的功能差异,以纳米多孔铜粉和不规则铜粉为原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 新型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该热管蒸发段多孔芯为两层结构,管壁侧为由纳米多孔铜粉烧结 而成的小孔隙层,工质腔侧为由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大孔隙层,绝热段和冷凝段多孔芯则均为由 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大孔隙层。采用自组装的传热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 表明: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的小孔隙层可以提供较高的毛细力,大孔隙层可以提供较大的工质流 动通道,从而提升热管传热能力;与单层均匀多孔芯热管相比,多尺度复合结构多孔芯热管表现出 了更高的抗重力传热能力,在完全抗重力条件下(倾斜角度为90°)的传热极限功率高达90W,比由 纳米多孔铜粉和不规则铜粉烧结而成的单层均匀多孔芯热管分别提升了2.9倍和2.3倍。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热障涂层用新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热物理性能2022年09月20日 15:01
- 以高纯度 La2O3、MgO、SrCO3、CeO2 和 Ta2O5 为原材料,采用多步高温固相烧结法制 备了Sr3La3Ce7Ta2O26.5 和 Mg3La3Ce7Ta2O26.5 氧化物,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热物理性 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氧化物具有单一焦绿石结构,其显微组织致密,晶界清晰,元素种类和原子 比与化学式基本一致;Sr3La3Ce7Ta2O26.5 的热膨胀系数大于 Mg3La3Ce7Ta2O26.5,二者在1000 ℃ 时的热膨胀系数分别是11.6×10-6,11.37×10-6 K-1,明显大于7YSZ的9×10-6 K,并且二者在 高温下均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稳定性;Sr3La3Ce7Ta2O26.5 和 Mg3La3Ce7Ta2O26.5 在1200 ℃时的 热导率分别为1.68,1.87 W·m-1·K-1,均低于7YSZ的2 W·m-1·K-1;Sr2+ 较大的离子半径和原 子质量导致Sr3La3Ce7Ta2O26.5 的热导率低于 Mg3La3Ce7Ta2O26.5;合成氧化物的热导率和热膨胀 系数均满足热障涂层的要求。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微量铬添加与快速凝固对Sn-9Zn合金钎料及 钎料/铜焊点界面特性的影响2022年09月20日 14:51
- 通过真空熔炼制备Sn-9Zn和Sn-9Zn-0.1Cr(质量分数/%)合金钎料,并利用单辊法得 到快速凝固态Sn-9Zn-0.1Cr合金钎料,研究了微量铬添加和快速凝固对钎料显微组织、润湿性能、 耐腐蚀性能,以及钎料/铜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在85 ℃时效过程中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1%铬能够抑制 Sn-9Zn合金钎料中富锌相的聚集并细化共晶组织,提 高合金钎料的最大润湿力并缩短润湿时间,抑制钎料/铜焊点界面IMC 层的生成以及在时效过程 中的过度生长;快速凝固态Sn-9Zn-0.1Cr合金钎料中富锌相呈颗粒状弥散分布于β-Sn枝晶中,组 织更加细小均匀,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善,但界面IMC层在85 ℃时效过程中的生长速率相比于熔炼 态合金钎料略有增大。
- 阅读(6)
- [根栏目]分享:0.6Zr3Mo钛合金在含不同浓度盐酸胶凝酸中的 腐蚀疲劳行为2022年09月19日 16:16
- 通过应力幅550MPa和应力比-1的疲劳试验,研究了0.6Zr3Mo钛合金在含不同质 量分数(1%~20%)盐酸的胶凝酸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胶凝酸中盐酸浓度的增加, 钛合金的腐蚀疲劳寿命线性降低,且其分散性明显增大;钛合金在含质量分数1%盐酸胶凝酸中的 腐蚀疲劳断口形貌与在大气环境中相似,裂纹源为单一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存在解理面,钛合金发 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循环应力作用;当胶凝酸中盐酸质量分数为10%和15%时,裂纹源区存在大 量点蚀坑,裂纹呈多源萌生,裂纹扩展区包括解理面、主裂纹以及大量二次裂纹,循环载荷和盐酸的 共同作用加速了裂纹扩展,降低了钛合金的腐蚀疲劳寿命;在裂纹扩展区裂纹尖端的局部盐酸浓度 差异造成了局部较深的二次裂纹,这是腐蚀疲劳寿命分散性显著的主要原因。
- 阅读(0)
- [检测百科]分享:超精细抛光处理对硬质合金铣刀耐磨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9日 16:02
- 在硬质合金铣刀表面离子镀 TiAlN 涂层前后进行超精细抛光处理(MST),采用划痕试 验、磨损量测定、粗糙度测试、形貌观察、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 MST 对刀具磨损行为及磨损机理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涂层后进行 MST 不会影响涂层的结合强度,并且可以降低刀具的表面 粗糙度,从而减小切削阻力,因此 MST 刀具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 MST 的刀具;先进行 MST 再制备涂层虽然也能降低刀具表面粗糙度,但是劣化了涂层的结合性能,影响了涂层对刀具 的有效保护,因此 MST 刀具的耐磨性能劣于未进行 MST 的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均发生黏着磨损 和氧化磨损,制备涂层后进行 MST 可以抑制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制动盘过度磨损表面激光再制造钴基合金熔覆层的 摩擦磨损性能2022年09月19日 14:50
- 以 Co06钴基合金粉末为熔覆材料,利用激光再制造技术在高铁列车30CrSiMoVA 钢 制动盘过度磨损表面制备熔覆层,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并探讨了其磨 损机制。结果表明:在制动盘过度磨损表面制备的熔覆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钴元素在熔覆层与基体 界面处发生了扩散;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548HV,为基体硬度的2.3倍;激光再制造后制动盘 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485,小于原始制动盘,二者的磨损机制均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但激光再 制造后制动盘的磨损程度较轻微;激光再制造后制动盘的磨损体积为7.709mm3,小于原始制动盘 (10.011mm3),耐磨性能得到提高。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磁控溅射制备 Al-Cu合金薄膜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 与强化机制2022年09月16日 16:51
-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铜原子分数在0~11.8%的 Al-Cu合金薄膜, 研究了铜含量对薄膜微观结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和强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铝薄膜呈现面 心立方结构,铜原子分数在2.2%~6.5%时 Al-Cu合金薄膜均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相,当铜原子分数 超过6.5%后,薄膜中生成了 AlCu化合物。随铜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减小,硬度和弹性模 量增加,当铜原子分数增至11.8%时,晶粒尺寸为34.7nm,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比纯铝薄膜提高 了212.5%,2.2%;当铜原子分数在0~6.5%时薄膜的强化主要来自于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当铜 原子分数超过6.5%后,薄膜的强化是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锻造温度对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及抗拉强度 各向异性的影响2022年09月16日 16:50
- 在(α+β)相区对 TA15钛合金棒进行锻造,研究了tβ-15℃、tβ-30℃和tβ-50℃(tβ 为β相变温度)3种锻造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锻造温 度降低,TA15钛合金中初生αp 相含量增加,片层状α相含量减少,厚度和长宽比减小,抗拉强度 提高;TA15钛合金在tβ-50 ℃温度锻造后沿流线方向的抗拉强度可达973MPa,3个方向抗拉强 度的极差随锻造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A15钛合金锻造后的拉伸断口均为韧性断口,锻造温度越 低,初生αp 相含量越高,断口韧窝越深,而含有较多较细长片层状α相时,断口韧窝较浅。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锆合金微弧氧化涂层 拉伸失效监测2022年09月16日 13:42
- 通过恒压微弧氧化设备在锆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运用声发射技术对涂 层试样的拉伸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分析与拉伸断口形貌的观察,研究了涂层 试样的拉伸失效过程,并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识别了涂层拉伸失效的频率特征。结果表明:微弧氧 化涂层对锆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拉伸过程中的塑性阶段;在拉伸过程中,涂层中的微裂 纹随机向各个方向扩展,导致涂层在塑性阶段(132~222s)发生集中性剥离脱落现象,且试样断裂 前涂层已基本从基体上脱落,仅在断口的局部区域零星分布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涂层;涂层拉伸失效 的频率特征是在0.023,0.039,0.055MHz处出现了3个强烈的信号,并在大于0.8 MHz的频段中 出现微弱的稳定信号。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补焊修复12Cr12Mo钢叶片表层复合喷丸后的 残余应力2022年09月15日 14:26
- 对补焊修复的12Cr12Mo马氏体耐热钢燃气轮机叶片表面进行陶瓷丸+玻璃丸的复合 喷丸处理,研究了复合喷丸对叶片表层不同位置处残余应力、显微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 明:复合喷丸后叶片表面各区域均引入较高水平的残余压应力场,其中补焊区残余应力的变化最明 显,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最大,由复合喷丸前的35~224MPa范围拉应力变为-937~-884 MPa范 围压应力;复合喷丸后,叶片表层的 X射线衍射半高宽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补焊区表层的 X射线衍射半高宽均高于热影响区和基体,说明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组织变形程度减小,且补焊 区组织形变最大,组织最细小;叶片表层的硬度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补焊区的表面硬度为 621HV,高于热影响区的482HV 和基体的431HV。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热处理温度对电镀 Ni-Sn-Cu合金镀层组织及 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5日 14:11
- 采用电镀工艺在镀锌铁片上制备 Ni-Sn-Cu合金镀层,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对镀层进行 300~500 ℃保温1h的热处理,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镀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与基体的结合 状态、硬度、耐腐蚀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从非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 结构,并析出 Ni、Cu3Sn和 Ni3Sn2 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由300 ℃升高到400 ℃,镀层与基体间的结 合良好,当温度高于400℃后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变差;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升 高后下降,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自腐蚀电位先升后降,交流阻抗容抗弧半径先增大后减小, 电荷转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400℃热处理后镀层的综合性能最优,表面质量最佳,与基体的结合良 好,显微硬度最高,为328.7 HV,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 10.9μA·cm-2,自 腐 蚀 电 位 最 高,为 -0.689V,交流阻抗容抗弧半径最大,电荷转移电阻最大,为1.031kΩ·cm2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纳秒激光制备超疏水TC4钛合金表面的抗结霜性能2022年09月15日 13:14
- 采用纳秒激光对 TC4钛合金表面进行刻蚀,然后放入电热干燥箱内烘烤,研究了钛合 金表面的浸润特性、微观结构及抗结霜性能。结果表明:在100 W 激光功率下纳秒激光刻蚀和烘 烤处理后钛合金表面接触角超过160°,而滚动角小于5°,具有非常好的超疏水性能,钛合金表面呈 纳米级的凹坑、凸起和规则球状结构;激光刻蚀钛合金表面经烘烤后同时满足了粗糙微观结构与低 表面能的条件,表面的浸润特性从超亲水状态转变为超疏水状态;在-15 ℃下激光刻蚀和烘烤后 的超疏水钛合金表面9μL水滴完全结冰所需时间为360s,比未激光刻蚀钛合金延长了2倍以上, 且水滴完全结冰后仍能保持大于130°的接触角;在-15 ℃恒湿条件下持续冷冻10min后超疏水 钛合金表面只出现了零散的小颗粒霜晶,而未激光刻蚀钛合金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小颗粒霜晶。
- 阅读(12)
- [检测百科]分享:V150高强度钻杆刺穿的原因2022年09月14日 14:15
- 摘 要:V150高强度钻杆在某直井服役过程中于其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出现刺穿现象,采用宏 观形貌观察、磁粉探伤、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钻杆进 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钻杆刺穿的原因为腐蚀疲劳。钻井液存在溶解氧和一定含量 Cl- ,且 pH 较低,钻杆加厚过渡带区域因应力集中而产生严重氧腐蚀,并形成周向分布的密集点蚀坑;服 役时钻杆跳钻严重,周期性的振动导致钻杆加厚过渡带消失处点蚀坑底部的较大应力集中效应产 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得钻杆发生共振现象,从而加剧了点蚀坑底部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并最终 导致钻杆刺穿。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力学-电化学交互作用下E690钢的腐蚀疲劳 裂纹扩展速率理论模型2022年09月14日 13:57
- 基于腐蚀疲劳中力学-电化学交互作用过程的能量转换,利用能量守恒、电化学热力学 及腐蚀电化学原理,研究在腐蚀疲劳体系中动能、势能以及阳极溶解电化学能的变化,建立 E690 高强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理论模型,并通过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准确 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5% NaCl溶液会加速 E690高强钢疲劳裂纹初期的扩展,降低疲劳寿 命,应力比的提高会明显加速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同时降低裂纹扩展门槛值;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疲 劳裂纹扩展速率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 E690高强 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压缩本构方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2022年09月14日 13:47
- 利用 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50~1150 ℃、应 变速率0.05~1s-1 条件下的热压缩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 Arrhenius模型构建其在 高温下的本构方程,并建立热加工图;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动态再结晶模型,采用 Deform 软件对该 钢的再结晶行为进行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或变形温度的降低, 不锈钢的流变应力增大;在变形温度1080~1120℃、应变速率0.05~0.2s-1 和变形温度1120~ 1150 ℃、应变速率0.5~1s-1 下,该钢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模拟得到在变形温度1000 ℃、应 变速率0.05s-1 和变形温度1100 ℃、应变速率0.05s-1 下,试样心部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和尺寸 与试验结果间的相对误差小于7.62%,验证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准确性。
- 阅读(68)
- [检测百科]分享:热压烧结工艺以及碳纤维含量对C/SiC复合材料 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3日 15:14
- 以SiC粉、碳纤维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 C/SiC复合材料,结合正交试验和 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烧结压力、烧结温度和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密度与抗弯强度的影响。结 果表明:碳纤维含量对 C/Si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的影响最大,烧结温度次之,烧结压力最小;烧结 温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最大,碳纤维含量次之,烧结压力最小;当烧结压力为25 MPa、碳纤维体积 分数为30%、烧结温度为2100 ℃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体积密度为2.30g·cm-3,抗弯 强度为80.50MPa。烧结工艺与碳纤维含量的变化通过影响SiC的烧结程度及碳纤维与SiC基体 的界面结合强度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 阅读(24)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扩散焊工艺下以钽+铜为复合中间层的 钛合金 不锈钢接头性能2022年09月13日 14:58
- 分别在常规工艺(20 ℃·s-1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1200s,压力6.7 MPa,空冷)和 阶梯工艺(20 ℃·s-1速率升温至1050 ℃,停留2s后以10 ℃·s-1速率降温至950 ℃,此阶段压力 2.8MPa,然后在6.7MPa压力下保温1200s,空冷)下,以加钽+铜为复合中间层对 TC4钛合金 与15-5PH 不锈钢进行真空扩散焊,研究了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中间层可阻碍钛合 金与不锈钢间元素互扩散;阶梯工艺下接头的抗拉强度为550 MPa,高于常规工艺(390 MPa),这 与柯肯达尔扩散空洞小且浅、焊后复合中间层厚度较小以及铜/钽界面连接质量较高有关。
- 阅读(29)
- [检测百科]分享:应变幅对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2022年09月13日 14:51
- 摘 要:对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不同应变幅(0.7%~1.2%)下进行760 ℃高温低周疲 劳试验,探讨了应变幅对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其疲劳塑性变形特点和疲劳断裂机制。 结果表明: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缩短,循环软化程度显著降低;当应变幅为 0.7%,0.8%时,位错在与应力轴垂直的基体通道中的平面滑移及位错滑移带的形成是疲劳变形的 主要方式,疲劳裂纹起源于合金内部缩孔处,断口形貌的主要特征是疲劳解理台阶和撕裂棱,断裂 机制为解理断裂;当应变幅为1.0%,1.2%时,位错剪切γ'相粒子及层错的出现是合金变形的主要 特征,裂纹起源于合金表面应力集中的滑移带或显微疏松位置,裂纹在{111}滑移面上沿<110>方向 扩展,断口形貌的主要特征是锯齿台阶和河流花样,断裂机制为解理断裂。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脉冲电流对 GH4169合金高温压缩变形及 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2022年09月09日 14:41
- 摘 要:通过950 ℃高温压缩试验模拟实际 GH4169合金锻造加工过程,研究施加不同密度 (0~4.5kA·mm-2)脉冲电流条件下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并对脉冲电流的影 响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作用下,压缩时合金更易屈服变形,压缩变形抗力降低,且 随着脉冲电流密度增大,压缩变形抗力降低程度更大,这与脉冲电流产生的电子风力促进位错运动 有直接关系;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合金发生一次再结晶后发生二次再结晶,这是因为脉冲电 流可促进原子扩散,导致亚晶界迁移难度降低,从而对动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
- 阅读(14)